• 最新消息
稅務新聞彙整109/5/12

1.適用產創投資抵減 兩要點(2020/5/11聯合新聞)

2018年度未分配盈餘今年起要課稅,由於控股公司可能合併申報未分配盈餘,導致難以適用產創投資抵減條款,財政部已對此函釋二大重點。首先,母、子公司分別可依據盈餘貢獻度,計算可抵減的投資額度上限;其次,若是當年度呈現虧損的子公司,將不得主張投資抵減。

賦稅署官員表示

這項函釋是針對所謂的連結稅制控股公司,也就是依據《金融控股公司法》或《企業併購法》規定,合併申報未分配盈餘的金控或產控公司,因為集團盈餘合併申報,各別子公司若有實質投資,欲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23-3條規定抵減盈餘,過去並不清楚抵減上限為何。

特別針對連結稅制的金控或產控公司,財政部最新函釋指出,合併申報的母公司及各個本國子公司,可以依據對全集團當年度盈餘的貢獻度額度內,欲適用產創抵減條款,不過須注意當年度呈現虧損的事業體,並不能申請抵減。

勤業眾信會計師提供試算,假設A金控公司旗下有三間子公司,其中二間子公司分別在2018年度獲利6億元、4億元,但另一間子公司虧損2億元,因此A金控當年稅後淨利為8億元,盈餘分配並彌補虧損後,全集團有2億元盈餘,那麼二間獲利的子公司,可分別享1.2億元(2億*60%貢獻度)、0.8億元(2億*40%貢獻度)產創抵減額度。

會計師表示,一般產業控股公司雖未必以連結稅制申報,但絕大多數金控公司皆採連結稅制,產創未分配盈餘抵減條款適用範圍不小,包括辦公室、電腦或機器設備皆可,即便非製造業,金融業許多投資支出項目,亦有機會適用抵減條款。

會計師指出,財政部雖函釋放寬連結稅制適用產創抵減的範圍,但部分純益項目並不會計入稅後淨利當中,卻還是會被課徵5%未分配盈餘稅,建議放寬納入。


2.原料關稅沖退 展延一年(2020/5/11聯合新聞)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外訂單大減,財政部關務署宣布全新紓困措施,業者若受疫情影響,導致無法在一年半內申請沖退原料關稅,可向關務署申請展延,最多可展延一年。

這項修正細則已於5月初報財政部,預計5月中旬就可公告實施,未來包括像電子業、水產工業等,只要是進口原料再外銷出口的產業,都可以申請沖退稅展延,受惠業者相當廣泛。

近期有不少業者向關務署反映,現行規定下,進口原料應在一年半內外銷出口,才可申請退還原料進口關稅,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業者面臨「貨出不去」的窘境,存貨無法在一年半期限內出口,擔心期限一到,將無法退還原料稅,只好趕緊向關務署求救,希望能夠申請展延。

關務署副署長表示,其實原本「關稅法施行細則」中就有展延機制,不過,現行規定對展延沖退稅的適用範圍較為限縮,僅限於天災、事變使廠房或生產設備遭毀,須修復才能開工生產者,規定頗嚴,關務署已研議放寬規定,讓受疫情影響業者都能夠申請展延。

關務署官員表示

新修正的施行細則,刪除「僅限廠房或生產設備被毀」的規定,只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可適用展延機制。至於何謂受疫情影響?官員表示將會從寬認定。

除此之外,保稅倉庫存放貨物原以兩年為限,但關務署副署長表示,若因疫情影響導致國際及國內供應需求銳減,保稅貨物無法銷售,可向海關申請延長存倉期限。

關務署表示

對於存放保稅倉庫期間展延,只要能寫清楚因疫情影響等理由,將依個案情形來從寬認定,並以最速件處理,共同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至於最多可申請延長多久?官員表示,目前法令並未明訂上限,關務署會依據個案情況來認定,大部分情況約落在半年至兩年左右。

關務署提醒

各項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紓困措施,關務署也設有專線,歡迎業者諮詢,來協助受疫情影響業者度過難關。


3.醫院、診所開立非健保給付項目如植牙、醫美的收據要課印花稅(2020/5/12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

最近接獲民眾詢問醫院、診所開立的收據要繳納印花稅嗎?

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

醫院、診所開立給健保對象的收據,如屬於健保給付範圍者,免課印花稅。但一般常見的住院伙食費、裝置假牙、植牙費、齒列矯正、眼科雷射開刀或醫學美容等收據,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則應按金額4‰稅率貼繳印花稅。

舉例說明

民眾至眼科看診時支付掛號費150元、健保部分負擔50元及自費近視雷射醫療費用4萬元 ,則診所須就掛號費150元及自費近視雷射費用4萬元合計4萬150元,按4‰稅率繳納160元印花稅。

該局提醒醫療院所向病患收取掛號費、住院費等非健保給付費用時,出具之醫療收據請記得貼用印花稅票,以免被查獲,除須補稅外,還會按漏稅額處5至15倍罰鍰。



4.扶養其他親屬 兩要件(2020/5/10聯合新聞)

納稅人列報扶養親屬可達節稅效果,不過國稅局提醒,納稅人若要列報其他親屬或家屬的受扶養親屬免稅額,須符合法定扶養義務、確實具扶養事實兩要件,並非僅提出支付生活費證明或扶養切結書等文件就可作為證明。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舉例

某納稅人甲君2018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扶養兩名外甥的免稅額,國稅局查核發現,甲君跟兩名外甥並沒有住在一起,因此不能列報免稅額,否准甲君認列。

甲君向國稅局表示,兩名外甥的父親雖然有所得,但每月都要償還銀行貸款,入不敷出,因此由甲君提供實質的經濟資助,並提出匯款證明等文件,向國稅局申請復查,希望認列免稅額。

不過國稅局指出,甲君外甥的父親當年度有薪資外,還有其他所得、營利所得等,並非無扶養子女能力,此外甲君也無法舉證與外甥兩人居住一起,在民法上,甲君也無「法定扶養義務」,最後仍遭稅局駁回。


5.屋頂搭建棚架要不要繳房屋稅?(2020/5/1基隆市稅務局)

屋頂搭建棚架,會不會增加房屋稅?

基隆市稅務局表示

屋頂搭建具有頂蓋、樑柱或牆壁之棚架,係屬增加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應併同房屋核課房屋稅。惟未設有門窗、牆壁之屋頂棚架,除供遮陽防雨外,其所能增加房屋之使用價值非常有限,為減輕納稅人之負擔,此類簡陋之棚架,免予課徵房屋稅。但屋頂棚架如設有門窗、牆壁或供遮陽防雨以外之目的使用者,仍應依法課徵房屋稅。


6.夫妻共有土地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須分別提出申請(2020/5/8彰化縣地方稅務局)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表示,日前有民眾來電詢問,他與太太最近新購房屋,土地及房屋分別登記在兩人名下,各自持分二分之一,想要申請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地價稅,是否只由夫妻一方提出申請即可。

該局說明

適用特別稅率之用地,必須由土地所有權人提出申請,故土地如果是夫妻共有,且符合自用住宅用地稅率條件,必須土地所有權人雙方分別提出申請。如只由其中一方提出申請,稅捐機關僅能就申請部分核准,另外未申請一方持有之土地,仍須按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該局特別提醒,土地符合自用住宅用地,須於每年地價稅開徵40日(即9月22日)前提出申請,核准後當年度即可以適用自用住宅千分之二的優惠稅率地價稅

 

7.房屋稅5月份開徵,受疫情影響者可申請延期、分期繳稅(2020/5/8彰化縣地方稅務局)

房屋稅5月份開徵,受疫情影響者可申請延期、分期繳稅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表示,房屋稅於5月份開徵,繳納期間自109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末日適逢假日,順延至6月1日)納稅人如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接受隔離治療、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繳納期限可展延至109年6月30日,若109年6月30日仍在接受隔離治療,繳納期限自隔離治療結束之次日起展延20日。
  另營利事業或個人因疫情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供紓困相關措施者、減薪停班(已向勞工行政主管機關通報),使收入驟減無法如期繳稅,不限稅額都可申請延期最長1年,或分期按月繳納最多分3年(36期)繳清,並於規定繳納期間內,檢具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提出申請;非屬前述規定情形者,將酌情核准延期或分期繳納。
該局進一步說明,防疫期間民眾可至該局網站「防疫安心e稅專區」線上申辦,省時、輕鬆又安全。

 

8.婚姻異動 報稅四點注意(2020/5/10聯合新聞)

今年所得稅申報已展開,去年婚姻狀況有變動的民眾,記得自我檢視是否影響稅務申報。財政部表示,我國婚姻制度採登記制,因此報稅認定標準都是以「登記日」為準,會計師對於婚姻變動影響報稅情形,則提出四大提醒。

財政部指出

民眾在年度中結婚或離婚,可在辦理當年度綜所稅申報時,自行選擇要與配偶「分開」或「合併」報稅。也就是說,如果2019年兩人結為連理並辦理登記,今年5月報稅可選擇要分開或合併,但明年起就必須合併報稅。

離婚也是同樣道理,以離婚登記日為準,去年離婚、辦妥離婚登記,今年5月仍可選擇分開或合併。不過如果一對怨偶是由法院判決離婚,則是以判決日為準。

財政部也表示,去年5月同婚專法上路,同性伴侶在申報綜所稅時也享有同等權利。

至於婚姻變動對於報稅的影響,資誠稅務法律服務副總則有四大提醒。首先,許多民眾在認定是否可自行選擇分開或合併申報時,常誤以宴客時間為準而申報錯誤,提醒若在2019年12月宴客,但直到2020年1月才登記,2020年5月仍只能選擇分開申報,要到2021年報稅時才可自選,2022年以後就必須合併申報。

第二,結婚年度若選擇合併申報,若有扶養配偶父母等扶養親屬時,記得也要申報他們的各類所得,例如股利所得等,以免漏稅。

第三,離婚後,雙方不得重複列報子女免稅額,雙方應該自行協議免稅額由誰申報,假使協議不成,國稅局則會以跟子女共同生活及實際照顧事實,來決定由誰列報免稅額。

第四,該年度尚未出生的子女免稅額不能列報。例如女兒在2020年2月才出生,雖然2019年已在媽媽肚子裡,但依規定2020年5月報稅時,是無法列報扶養的。

至於處於分居狀態的民眾,若符合特定條件,包括已向法院聲請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受家暴取得保護令等情況,可分開辦理申報;若未符合條件,仍需採合併申報。

民眾在結婚或離婚當年度綜所稅要採分開或合併申報,可先試算後,再來選擇較有利申報方式,為自己節稅。